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论文,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

admin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金融行业「外表光鲜,内里悲催」,都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

谢邀! 我是证券从业人员 十年证券从业经验 证券执业资格证书S0850416050037

外表光鲜,内里悲催这话我作为从业人员感同身受。说光鲜是人们看到进出是高档写字楼,穿的人模狗样西装领带的。还有传说中的所谓高收入。

其实现实情况是只有那么一小部分行业里的人是真正光鲜的,绝大部分都在业绩的压力之下累死累活的,而且现在金融行业整体形势是比较严峻的,正规金融机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很多时候正规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不如放高利贷的那些公司员工挣钱多!

这个行业除非你拿到一个不错单位的正式编制,而且前提是收入和拉客户没多大关系的才会好过一些。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需要拉客户,拉存款,卖各种理财,黄金,收藏品等等。业绩不好的话收入会受很大影响,甚至直接卷铺盖走人。

淘汰率是很高的,人员流动特别大,有些地方如果地方企业不景气,引发银行坏账比较多的话甚至不少工作多年的银行员工都要被迫离职,我们这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现在那个离职的银行老人来我这边的券商工作了

有什么经典的经济金融案例

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入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地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一根香肠值10根香烟,一件衬衣值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以换得两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是和作为“货币”的要求相一致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钞票本身有什么偏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相信,当我们用它来买东西时,别人也愿意接受。

有什么金融远期合约的案例

1;某进出口公司,2012年9月2日,与银行(工行)签定一笔期限为1年,金额为1亿美圆的远期结汇合约,预计2013年9月有一笔出口收汇款。当时银行报给该公司的远期一年的价格为6.14;

2;2013年9月,该公司从境外汇回1亿美圆的资金,按照当时所定的远期汇率6.14,银行办理了结汇,该公司得到人民币资金为614万人民币;

3;2013年9月2日,当天的外汇牌价为6.10,签定远期合约,该公司一方面规避了汇率风险,一方面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即400万人民币。

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著名金融案件案例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云鲸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