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制造业供应链的五个步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制造业供应链的五个步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供应链三种形态
1、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
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客户。分销商、批发零售商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
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备货式生产的方式来应对需求,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来应对需求波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响应能力较差。
2、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
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的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这种供应链运作模式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定制化服务,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低。
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订单式生产方式或以销定产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提前将不确定需求转化为确定性需求。
相比推动式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的优点在于推动商品减少无序流转,促进商品实现按需生产。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降低企业库存。
但是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供应链成员之间在业务流程上的配合度要求高。推动式供应链相对容易实施,但容易导致大量的库存。
至于如何选择供应链运作模式,有哪些影响因素,这跟企业的管理文化、管理能力、产品本身特性及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能力是相关的。
备货式生产也称存货型生产或按库存生产,是在对市场需求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产品有库存。
订单式生产即面向订单生产,最终产品是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能确定,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织生产。
3、推拉结合供应链运作模式
拉动式供应链有着特殊的优势,但如果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原材料也采取这种模式,整个产成品生产制造的时间过长,供应链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也会变慢,且不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所以,需要将拉动式和推动式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的供应链模式,即推拉结合供应链运作模式。推动部分与拉动部分的接口处被称为“推拉边界点”。
在“推拉边界点”之前,是推动式的大规模通用化半成品生产阶段,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按预测进行,中间产品生产出来后就保持中间的这种状态。
在“推拉边界点”之后,也就是收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订单将半成品加工成最终产品,实现快速有效的客户反应。因此,切入点之前是推动式生产阶段,切入点后是拉动式的差别化定制阶段。
如何对企业供应链进行分析
从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先调研画出企业供应链价值流程图,每个部门需要处理的工作,这些工作,最终形成什么东西,比如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这个是简单的,具体到价值流图,还要包含某项工作,做错了,形成什么东西,做对了,到下一环节形成什么东西。
有了供应链价值流图(价值流,是供应链中对产品增加价值的部分),然后分析各个环节的效率,比如销售的成单率,库存的周转率等等,有条件可以进行行业对比分析,一般的进行企业内部环比分析,对上个月或者上个季度对比,从而找出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改进,然后固化流程,检查改进效果,如此循环。
供应链分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专业持续的跟踪和分析。
首先要理解自己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位置。可以通过类似下图这样的产业链分布图来寻找,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确定上下游;至少要了解企业的上下游。
接下来就是根据业务模式对供应链进行分析。
现在的供应链基本上都已经电子化,很多企业还实现了ERP管理,根据业务将主营业务的上下游列出。按照 “产品-资金”的分布可以制定两条并行的时间线。
有了时间线就可以分析各个环节:比如销售的成单率,库存的周转率等等。
进行同行业对比,就可以分析上下游是否存在问题,自己的业务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每一个环节的改善或恶化,都会影响效率。
进阶的供应链分析是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也就是在目前效率相对最高的情况下,再结合供应链金融对账期进行优化配对,进一步提升资金运作效率。
再进一步的供应链分析还可以加入动态分析和冗余分析,测试在突发企业下供应链可以带来的风险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其中环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制造业供应链的五个步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制造业供应链的五个步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