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管控计划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编写时需明确质量目标,如设定缺陷率低于2%、项目按时交付等具体指标。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检查和审查流程、设立质量标准、应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通过监控和评估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调整。建立责任体系,由高级管理层负责批准与监督,质量部门负责程序更新与培训。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
<li><strong>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质量检验阶段</strong></li>
<ul>
<li>泰勒主张将计划与执行分开,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立了专职的检验机构。</li>
<li>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 Shewhart)提出了“6σ”法,以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li>
<li>1929年,道奇(H.F. Dodge)和罗米克(H.G. 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li>
</ul>
</li>
<li><strong>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trong></li>
<ul>
<li>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li>
<li>数理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li>
</ul>
</li>
<li><strong>第三阶段(六十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strong></li>
<ul>
<li>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涌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决策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Herbert A. Simon),他将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应用于决策研究。</li>
<li>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在产品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新要求。</li>
<li>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li>
<l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将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li>
</ul>
</li>
BIQ(Built in Quality),即制造质量。
制造质量是指在制造工序中追求质量,将质量引入到工序中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防止缺陷的出现,检测到缺陷的存在,并实施对策防止同样的缺陷再次出现。
BIQ包括五大要素:
<li>产品质量标准</li>
<li>制造过程认证</li>
<li>过程控制与确认</li>
<li>质量反馈/前馈</li>
<li>质量系统管理</li>
每一要素都有若干小要素组成,总共52条要素,制造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构成了“制造质量管理系统”,这是质量管理中非常关键且实用的一种系统。
根据公司的不同情况,品质部门的职责划分可能有所不同,品质部门包括来料检验、生产巡检、出货检验等职位,当然少不了质量工程师和质量管控人员,还包括品质保证人员,如仪器设备计量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等,反正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都应该算作品质管理部门的一部分。
品质管理部门通常被称为品保部,该部门是为了解决公司产品的质量问题而设立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职位:
<li>负责公司来料检验的IPC</li>
<li>负责公司制程检验的IPQC</li>
<li>负责公司成品全数检查的OQC</li>
<li>负责公司完成品出货的OQC</li>
<li>各个品质工程师等</li>
做质量管理,是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形成的整个生产现场所进行的质量管理,由于生产现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4MIE(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诸要素的集中点,因此搞好现场质量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现场生产出稳定和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做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li>建立质量指标控制体系,从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到岗位责任制,从统计方法、考核内容到奖惩制度都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充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内容。</li>
<li>加强生产原料及工序在制品质量的管理,即对上道工序的来料进行检验、交接、过程的严格把关和对工序在制品的控制,使之既保证来料质量,消除混料和不合格品投料在生产现场的发生,又可避免因工序在制品过多而积压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资金周转。</li>
<li>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设置管理点,依靠操作人员对生产工序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征值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生产工序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li>
<li>做好生产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设置生产工序自检员,制定自检和互检制度,使自检查与专职检验密切结合起来,把好“第一道工序”的质量关。</li>
<li>加强现场信息管理,随时掌握生产原料、工序在制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质量状况的综合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分清责任,提出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通过以上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来增强现场质量意识,强化现场质量保证能力,形成完善的现场质量保证体制。</li>
到此,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撰写品质管控计划的问题的介绍,希望这四点解答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