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央行金融时报7月金融总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央行金融时报7月金融总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西方每隔几年就吹一波印度?印度发展潜力真的很大吗
印度人民怎么也没想到,奴役了他们几百年的西方国家居然会在某个历史时刻投来如此赞许的目光,以至于他们一度陷入甜美的梦境中:未来的印度必定会成为亚洲最强国。
“印吹”这个词,其实是在21世纪才开始出现的,而最先掀起这股浪潮的正是欧美国家。
2003年8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收录了这样一句话:“到2010年,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中国”。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该金融媒体的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曾多次在公开场所大放厥词,认为印度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丝毫不逊于东方某古老大国。
作为英国的难兄难弟,法国也时常来一场“印吹”。《巴黎人报》就曾刊登过一篇《印度企业征服世界》的文章,其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赞美印度,称它未来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巨人,50年之后必定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甚至会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威胁。
虽然英法媒体是“印吹”的主力军,但和美国比起来,他们简直是小巫见大巫。2006年《纽约时报》就做了一个比喻:“印度这只行动迟缓的乌龟,可能很快就能超过东方那只兔子”。
从以上种种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十分看好印度,不仅把它当成未来的“亚洲之星”,还将其奉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西方为什么毫不吝啬地拍印度“马屁”呢?
欧美国家之所以如此看好印度,通过媒体和政治手段不断煽风点火,甚至放下发达国家的架子去捧一个发展中国家,心中的算盘其实早已敲得咣咣乱响。
- 在他们眼中,印度属于“自己人”。
要说通这件事就要翻翻历史老黄历。
从18世纪开始,印度就成为欧洲的殖民战场,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加入其中,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英国政府直接接管了这片土地,把印度原本的莫卧儿王朝一脚踢出局,这便是英属印度时代。那个时候的印度人民对英国可以说是心悦诚服,不仅学起了英语、推广西方文化,就连国旗都是以英国米字旗为原型设计的。
现在印度仍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将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尊为元首。
对于印度这个听话的小弟,西方国家怎能不捧?
- 捧起印度,是为了给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这么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英、法)都在费尽心机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美国虽说是当今实力最强的国家,可是常年的霸权主义早已让世界深恶痛绝,已经陷入离心离德的窘境;而英国曾经有“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只可惜现如今一直在下坡路上徘徊;法国在殖民扩张时期也是一个霸主,现在已是满目疮痍。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也愈演愈烈,这对于西方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们盯住了印度。
印度在“第三世界”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当初正是他们联合印尼、缅甸、锡兰、巴基斯坦在万隆举办了一场会议,使得亚非拉国家反帝情绪逐渐高涨,自此印度也常常以“不结盟运动领袖”自居。
所以西方要想抵制亚非拉国家的反抗,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寻找突破口,而印度无疑是最佳选择。他们吹印度、捧印度,无疑是想和印度拉近关系,以此在发展中国家里打造一个亲西方的典型。
- 捧起一个、贬低一个。
我们和印度的关系不需要过多赘述,懂的人自然懂。西方国家卖力地为印度造势,最首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无形之中贬低我们。
“印度的发展势头迅猛,丝毫不逊于东方的古老大国”、“到2010年,印度的经济就能实现赶超”。这些言论不正是拿印度和我们做比较吗?
可是他们的美梦做得太早,2010年我国GDP总量为41.2万亿美元、增长速率为18.25%,反观印度却只有1.6万亿美元。截止2019年我国的GDP即将突破100万亿美元的大关(实际为99.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看看昔日那些所谓的西方经济学者的预言,实在感到可笑。
抛开“印吹”不谈,印度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印度正在积极地向工业、服务业靠拢。
通过不断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工业项目,再加上当年殖民时期的工业基础,印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论是传统手工业、制造业、能源行业,还是现代工业、电子信息领域,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有着成为强国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从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国际关系上来看,他都是一个佼佼者。
在未来的某一天,印度或许真的能够成为梦寐以求的综合性大国,但却不可能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因为在东方还有我们存在。
出生率下降到什么程度了
出生率低有几个原因:一是,年轻人追求自由的选择推迟结婚的占一部分,多玩几年再考虑。
二是年轻人生存难,竞争激烈,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来,年轻夫妻不敢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不堪重负,想生也不敢生。女性生了孩子就有可能失业,谁也不敢冒险。
印度2017年GDP增速飙到了7.2%,这是真的吗
老是研究印度,我很担心自己的智商会降低。
但这件事还是得拿出来讲一讲。
因为就在二月底,西方的主要媒体都几乎同时爆出了一条重大的消息:印度的GDP增速又成了世界第一!
2月28号,印度政府公布了他们2017年财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年化GDP增速达到7.2%,比上一季度的6.5%“前进了一大步”。要知道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当下,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这可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啊!
本着“字越少,事越大”的标准,英国《金融时报》是这样报道的:
美国CNN的字当然也不能多:
印度最大的金融和商业门户网站MoneyControl因为怕大家不明白,字数要多一些:
印度人从来就不知道谦虚二字怎么写,莫迪的首席经济政策专家康德说:“未来印度GDP增长率是10%!这完全可能做到!”
为嘛搞这么大动作?
告诉你吧,明年,印度就要开始新的一轮全国大选了。
之前莫迪总理吹出了牛B,说他要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带到8%,这眼见着快交作业了,2017年二季度的增速才6.5%,这怎么行?但经济这东西并不是说你在总理府练练瑜伽发发功它就能上去的,印度民众到时候看到你经济没达标就不给你人民党投票,人民党票不够你莫迪就当不成总理了。
怎么办?老办法,改数据。
两个多星期前,印度政府就说,现在社会发展啦,老的统计办法跟不上时代,不科学,还需要改。为了“反映真实的经济变化”,决定将衡量价格变化的基准年调整到2017-2018年。这么一来,印度的GDP增速只用一秒钟就涨到了7.2%。
彭博社说:“数据是印度的下一个政治武器”。
不过不管怎么说,莫迪这一次还是比2015年要谦虚了很多,上一次他通过改数据,把GDP增速从4.7%一下子拔到了6.9%。
我就纳闷,他为什么这次不直接拔到8%呢?那样不显得更好看?
或许,莫迪还不知道8是个很吉利的数字。8,发啊!
又或许,他觉得现在改到8%还是太早,不应该用力太猛,现在就到了8,接下来怎么办?
不过莫迪这些把戏还是有人会提出质疑的,这不,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巴汉姆就说了:“印度所谓的‘经济复苏’,背后是一套漏洞百出的数据算法,这些数据由政府管控,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印度GDP增速飙升到7.2%,反正我是不信。莫迪的GDP游戏,玩到最后,八成跟他发射火箭一样,最终是这样一个结局:
你信不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央行金融时报7月金融总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央行金融时报7月金融总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